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于2025年4月8日通过了一项最新的食品外观专利,批准韩国食品巨头CJ第一制糖公司申请的饺子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US D1,234,567)。
这一专利明确限定饺子需具备“14至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等核心特征,
并通过毫米级精度的3D建模图固化形态标准,保护期为15年。
此次获批的专利涉及CJ旗下品牌“必品阁”(bibigo)产品,该公司此前已在日本、韩国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注册同类外观专利,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中餐行业对传统文化符号被商业垄断的担忧。
根据专利文件,受保护饺子需严格满足褶皱数量、弧度角度(褶皱间距0.8±0.2mm)、顶部隆起高度(8-10mm)等工业参数。
法律人士指出,依据《美国法典》第35章关于外观专利的相关规定,
如果中国品牌在美国销售的速冻饺子产品在造型上与CJ第一制糖公司获得专利的设计高度一致,
包括14至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结构等特征,则可能构成外观专利侵权,
一旦被认定,将面临禁止销售、赔偿损失等法律风险。
然而,传统的手工水饺由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差异性和外形不确定性,
通常不具备完全一致的几何形态,因此在实务中较难被认定为侵权,从而具备一定的“天然规避”优势。
根据美国海关2024年的统计,中国输美速冻饺子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产品褶皱数落在14-16区间,涉及年出口额高达数亿美元,相关企业或需调整生产线参数以避免纠纷。
饺子作为中国传统饮食符号,考古证据可追溯至山东滕州春秋时期墓葬(公元前618年),其形态演变承载两千余年文化记忆。
此次专利事件引发海内外热议,网友质疑用法律手段割裂文化源头,而CJ公司回应称专利仅保护特定工业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