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本周宣布,公司将把热门应用程序整合到其ChatGPT程序中,未来,用户可以通过与AI聊天来预订旅行、听音乐或点餐。
截止目前,ChatGPT程序中已经有Expedia、Zillow、Spotify等7款应用上线,接下来几周还会陆续加入DoorDash、Uber Eats。
用户需要先将这些应用与自己的ChatGPT账号连接,然后就可以在对话中直接调用,或者由ChatGPT在判断到合适时主动推荐。
例如,当系统识别到用户表达出“我饿了”“想吃晚餐”或“附近有什么餐厅”等需求时,它会自动唤起相关服务。
以Uber Eats为例,当ChatGPT检测到用户有点单需求时,
聊天框会主动询问并确认送餐地址、餐点偏好、预算范围、饮食禁忌等信息,然后展示附近可选餐厅、菜单和推荐菜品。
用户可以在聊天中直接浏览菜式、调整数量或备注口味要求,确认订单后,系统会自动跳转至Uber Eats应用完成支付与配送跟踪。
未来,这种整合方式可能不仅局限于外卖。
随着更多第三方服务接入,ChatGPT有望在同一对话界面中帮助用户完成从选餐、预订餐位、听音乐到规划出行的全流程操作,成为一个贯通生活场景的“对话式操作中心”。
对于大约8亿ChatGPT用户来说,这次更新为点餐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入口,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更自然、更对话式的餐厅探索方式。
相比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关键词或在外卖平台里反复滑动,现在用户可以和聊天机器人来回对话,逐步缩小选择范围。
不过,这一消息也给餐厅经营者带来新的疑问。
他们仍在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搜索引擎优化与第三方平台生态。
过去,餐厅只需要在Google地图或Yelp上优化关键词,就能吸引顾客;如今,ChatGPT等AI入口正在重新定义搜索与曝光的逻辑。
未来,当用户在ChatGPT里询问“附近哪家寿司店最好吃”或“帮我点杯珍珠奶茶”时,系统如何决定推荐哪家餐厅、哪家外卖平台的结果,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是依靠评分、广告出价、用户历史行为,还是由AI模型自行判断最合适?目前,各方尚未公布明确标准。
与此同时,数据归属问题也浮出水面。
AI在对话和下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行为数据,包括用户偏好、搜索路径、下单转化、甚至聊天内容究竟归OpenAI、外卖平台,还是餐厅所有?
这些数据不仅影响隐私与合规,更决定未来餐饮业的数字资产分配。对于依赖在线曝光的餐饮商家而言,这既是新的机遇,也是一场关于算法透明度和流量主权的挑战。
截至本周,OpenAI、Uber Eats和DoorDash尚未就这些问题给出明确答案。
Uber首席产品官Sachin Kansal表示,公司很高兴能把Uber和Uber Eats的便利带给更多人。
他说:“很快,你就能在ChatGPT里看到车费区间、预计到达时间,还能浏览餐厅,然后无缝衔接到Uber应用里完成出行或点单。我们非常期待用户的反馈。”
DoorDash也在声明中表示,对与OpenAI的合作感到兴奋,希望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分享更多有关此次合作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的信息。”